精准施策出实招 科技创新有成效 河南科技大学连续五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

2018-03-14 16:24:31 【浏览字号: 来源:教育厅新闻办
  1月8日,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由“中原学者”、河南科技大学教授宋克兴主持的“高强高导铜合金关键制备加工技术开发及应用”项目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至此,学校已连续五年共获得六项国家科技奖, 在全国高校名列第50位,位居河南高校首位。
 
  2013年,学校魏世忠教授主持的“高钒高耐磨合金及复合技术的工程化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14年,马文锁教授作为主要完成人的“耐烧蚀复合材料用碳纤维多向预成型体结构设计、控制、制备及应用”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5年,高建平副教授作为主要完成人的“节能与新能源客车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16年,魏世忠教授主持的“重型装备大型铸锻件制造技术开发及应用”和陈双臣教授参与完成的“设施蔬菜连作障碍防控关键技术及其应用”两项成果均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17年,宋克兴教授主持的“高强高导铜合金关键制备加工技术开发及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该项目为我国航空航天、武器装备关键部件提供了材料保障,已在全国12家企业应用,近3年新增销售额45亿元。
 
  河南科技大学稳步推进“学科提升、高端人才汇聚、基础条件完善”三项重点工程建设,坚定不移地办好“学生的大学、学者的大学、崇尚学术的大学、具有一流学风”的大学。
 
  一、特色办学有优势,为做好科技创新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学校始终以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充分发挥地域、行业和学科优势,构建了完善的协同育人机制,形成了鲜明的产学研合作办学特色,尤其在重型装备、农业机械、轴承、齿轮、金属材料、军工科研等领域,形成了较强的科技优势。学校是河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工局省部共建高校,2017年获批三个国家“十三五”国防特色学科,实现了国家国防特色学科在我省的首次布局。这些已形成的特色优势,与我省五大国家战略规划优先发展的支柱产业高度契合,与洛阳加快推进副中心城市建设的现实需要高度契合,为学校开展科技创新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学校与洛阳钼业开展相关研究,成功打破国内市场大型单重钼板依靠国外进口的局面;研发的重型装备大型铸锻件制造技术掌控了“独门绝技”,产品拿下了世界最大自磨机端盖和球磨机齿圈、世界最大海工节点、世界最长单体离心管模等7个“世界之最”……源源不断的技术成果,为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汇聚人才是关键,为做好科技创新工作提供重要前提
 
  近年来,学校按照“聚好才、育好才、用好才、留好才”的工作思路,将“高端人才汇聚”列入学校三项重点工程之一,每年投入6000万元,努力将学校打造成为高层次、国际化高端人才汇聚的战略高地,形成了一支与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发展相适应的高端人才领军的科技创新团队。目前,学校成功引进国家“千人计划”学者5人,居全省高校首位。高端人才的聚智聚力助推了学校科技创新工作实现一个个质的飞跃。学校现有机械装备先进制造和有色金属共性技术两个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2015年和2017年,分别获批“高端轴承摩擦学技术与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和“金属材料磨损控制与成型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两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连续三年跻身发明专利授权量全国高校前50强,居我省高校首位等。科技创新的浓厚氛围也助推着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在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中名列全国高校第27位,居我省高校首位;在2017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中荣获全国高校总成绩第2名和最具影响力车队奖;在2017年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结果中位列全国高校60位,是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三、深化改革挖潜力,为做好科技创新工作激发出十足动能
 
  学校围绕“增强管理体制活力”这一核心要素,大力深化内部管理改革。制定了《河南科技大学章程》,全面推进“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和民主管理”四方协同的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实施“双向列席”制度,为推动二级单位、特别是院(系)规范执行《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起到了良好的引领示范和督促指导作用;加强行政目标管理,以分类指导、分层次管理的方法制订了各行政部门和单位任期目标、年度目标任务及考核评价体系,不断提高学校的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实施校内分配制度改革,加大对竞争性绩效津贴和激励性绩效津贴的投入,对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高层次科学研究成果进行重点奖励,全校上下形成了团结协作、共谋发展、改革创新、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的良好氛围,为学校科技创新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